2017年
|
2016年
|
目 录
|
“题型拓展”中的“名著阅读”由2016年的“拓展三”调整为2017年的“拓展九”(即从基础部分调整到了阅读部分)。
|
考试范围
|
P1:语文学科考试以教育部制订的《语文课程标准》规定的课程目标为考试范围。
|
P1:语文学科考试以教育部制订的《语文课程标准(实验稿)》规定的课程目标为考试范围,渗透《语文课程标准(2011版)》的理念。
|
P1:文言文阅读以……为考试范围,选取篇幅短小,浅显易懂的课外文言文。
|
P1:文言文阅读以……为考试范围,也可选取篇幅短小,浅显易懂的课外文言文。
|
试卷结构
|
P4:第三部分为“写作”,考查书面表达能力,分值为50分。
|
P4:第三部分为“写作”,考查书面表达能力,分值为50分左右。
|
考试内容:知识积累与运用
|
P2:认识并会写3500个常用汉字(《语文课程标准》推荐背诵古诗文篇目中的汉字不受此限制)(见附录一)。
|
P2:认识并会写3500个常用汉字(见附录一)。
|
P2:在理解的基础上,背诵和默写《语文课程标准》推荐背诵的古诗文(见附录三),注意积累、理解和运用。
|
P2:在理解的基础上,背诵和默写规定的古诗文(见附录三),注意积累、理解和运用。
|
对比发现:2016和2017附录的篇目范围未发生变化。
|
P2: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……,体会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效果。
|
P2: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……,体会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。
|
考试内容:文言文阅读
|
P3:理解常见文言虚词(之、其、而、以、于、乃、虽、为、者、且、则、何、焉、与、所、因)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。
|
P3:理解常见文言虚词(之、其、而、以、于、乃、虽、为、者、且、则、乎、然、与)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。
|
对比发现:删掉“乎”和“然”,增加 “何” “焉” “所” “因”, 2017虚词考查总量达到16个。
|
考试内容:现代文阅读
|
P3:阅读科技作品,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。
|
P3:阅读科技作品,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与方法。
|
考试内容:写作
|
P3:根据生活需要,能写常见的应用文(条据、书信、启事、通知等)。
|
P3:根据生活需要,能写常见的应用文。
|
考试内容:综合性学习
|
P4: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,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,能领会文本的意思,得出有意义的结论。
|
——
|
附录一
|
P4~16:“现代汉语常用字表”由2016年的按笔画排序修改为2017年的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序。
|
对比发现:2017附录一字表和《语文课程标准》(2011年版)保持一致。
|
附录二
|
P16:8.夏洛蒂·勃朗特《简·爱》9.高尔基《童年》10.奥斯特洛夫斯基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11.罗广斌、杨益言《红岩》
|
P16: 8.罗曼·罗兰《名人传》9.高尔基《童年》10.奥斯特洛夫斯基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
|
对比发现:删除2016年的《名人传》,新增《简·爱》和《红岩》,2017年考查篇目为11部。
|
题型示例:知识积累与运用
|
P19:9.考查书法作品的欣赏(选择题)及田字格书写。
|
P13:9.语段中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、注音、辨析并修改错别字、词语的字义。
|
题型示例:文言文阅读
|
P35~39:相比2016《考试说明》,篇目由8篇减少至5篇,其中有4篇课外单篇,仅保留了1篇课内外对比。
|
题型拓展:拓展一 知识积累运用
|
P77:5.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(选项为二字、三字词语及成语)。
|
P75:5.部首、音序查字法。
|
P79:10.语段(选择注音正确及补写句子正确的一项)。
|
P76:10.姓名次序排列(拼音字母、姓氏笔画)。
|
分析发现:2017中的语段第(2)题选项涉及名著内容。
|
P88:48.材料(内容概括、用短语组合对联)。
|
P86:48.选词写话(描写端午或中秋的情境)。
|
题型拓展:拓展二 口语交际
|
P90:5.医药说明书转述。
|
——
|
题型拓展:拓展三 综合性学习
|
P97:11.四则材料四道小题(涉及考点:材料内容理解与概括、说明文语言品析、图文转换)。
|
——
|
分析发现:该题涉及文字和图表两类材料,与2017《考试说明》P4“综合性学习”的表述“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、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,能领会文本的意思,得出有意义的结论”相吻合。
|
题型拓展:拓展五 文言文阅读
|
P99~104:相比2016《考试说明》,篇目由8篇减少至6篇,均为课外单篇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