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化基础教育在线资源开发和应用。坚持因材施教、全面发展的原则,结合学科实际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需求,大力开发和共享在线教育资源,逐步形成纸质教材和数字资源相结合的课程资源体系,支持学生灵活选择和组合应用,支持教师基于学情精准诊断的个性化资源推送。依托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,深入开展我省“一师一优课、一课一名师”活动,到2022年,遴选推广省级优课5000节,扩大在线教育数量,助力引领信息化教学改革,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。鼓励学校、企业根据残疾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发专用资源,免费为特殊教育发展提供更适合、更优质的内容保障。
加强职业教育在线资源建设。开展在线教育环境下的实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,推进仿真实训在线教育。针对退役军人、新型职业农民、农民工,在职幼儿教师、乡村医生等不同群体的教育需求,开发认定一批学分互认、共建共享的通识课程和专项技能教学模块,提高课程供给精准度。鼓励支持职业院校参与国家精品在线课程和教学资源建设,到2022年,推出300门职业教育省级精品在线课程和100堂省级信息化、智能化示范课。
丰富高等教育在线资源。鼓励高校通过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推进教学改革,不断创新校内、校际在线开放课程共享与应用模式,让更多学生享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。支持具有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的高校,建设适合网络传播和教学活动的在线开放课程,鼓励通过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的方式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要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。到2022年,推出500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、120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,建设一批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高等教育一流课程和继续教育示范课。
提升在线教育培训效果。加强教育行政干部、学校校长、教师、技术人员在线教育培训工作,推动四支队伍更新观念、重塑角色、提升素养、增强能力。将全省中小学教师(校长)在线教育与河北省中小学教师(校长)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.0相结合,设立“国培计划”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者培训项目,扩大教师(校长)培训受益面。到2022年,培训承担基层教师“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”专项培训任务的培训者3000名,基层中小学教师17000名,中小学骨干教师1200名,中小学骨干校长600名,逐步实现信息化教与学应用覆盖全体师生。
实施典型引领计划。总结在线教育成功经验,汇聚优秀典型案例,通过出版在线教育创新应用系列案例集、召开现场会、举办推荐会等方式进行推广。到2022年,设立10个以上“在线教育示范区”,探索在线教育赋能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典型路径,为同类区域的教育发展提供可借鉴、可复制的先进经验;培育100所“在线教育标杆校”,探索在线教育促进个性化学习、差异化发展、精细化管理、智能化服务的典型途径;把握雄安新区成为国家“智慧教育示范区”的重大机遇,积极开展“人工智能+教育”的探索和实践,形成引领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途径、新模式。
推进在线教育条件下的教育精准扶贫。支持鼓励贫困边远地区运用优质在线教育资源,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,推进网络条件下的精准扶智,服务我省脱贫攻坚战略部署。引导先进市县与薄弱市县通过在线教育资源实现结对帮扶,以专递课堂、名师课堂、名校课堂等方式,开展联校网教、数字学校建设与应用,实现“互联网+”条件下的教育资源均衡配置,缩小城乡、校际差距,缓解教育数字鸿沟。加快推进县域内优质学校与乡村小规模学校结对帮扶,组建一批联校网教共同体,实现课程联合编排、教学统筹安排,教学资源同步共享,着力解决农村小规模学校课程开设不全、师资不足等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