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高考必考科目移出英语的讨论,我们抓住牛鼻子了吗
发布时间:2020-04-28 16:29:02 点击:
关于考试“移出英语”的问题,其实早已被提出并讨论开来。
近来因为疫情影响,为全面照顾公平公正,全国推迟高考,不少省市也相应推迟中考。因为这里涉及公平,也就有人提出问题: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学科,被与语文、数学列入中考、高考的必考科目,这对所有考生而言是否完全公平?后来也就引发了关于是否应该把“英语”设为“选修科目”继而将之移出“必考科目”的讨论。 这个问题,据说第一个站出来呼吁并引起强烈反响的大学教授,就是原浙江大学教授、现任贵州大学校长的郑强教授。他认为学习英语消耗了太多无谓的时间和精力。他的这一观点得到了不少的呼应和支持。 近两个多月以来,又相继传出三位学界重要人士与“英语”的故事。事情虽平常,却耐人寻味。 首先,是钟南山院士和高福院士。 这个问题,据说第一个站出来呼吁并引起强烈反响的大学教授,就是原浙江大学教授、现任贵州大学校长的郑强教授。他认为学习英语消耗了太多无谓的时间和精力。他的这一观点得到了不少的呼应和支持。 近两个多月以来,又相继传出三位学界重要人士与“英语”的故事。事情虽平常,却耐人寻味。 首先,是钟南山院士和高福院士。 他们曾经分别在不同场合接受外媒采访时,都能够做到全程“飙着”一口流利的英语。这都无不令人叹为观止,并为其所折服。不少人以此为榜样并借此机会,劝大家尤其是学生要努力学习英语,可谓“用心良苦”。 其次,是李兰娟院士。 虽然她也会说英语,但最近一次接受外媒采访时却不再“秀”英语,而是说一口具有地方特色的“国语”。这个信息被有心人捕捉到了,并以此解读出另外一种重大意义——谁掌握了的核心技术,谁就掌握了“话语权”。 大家注意,这里的“话语权”是一语双关的,既指核心技术的“话语权”和“标准权”,又指表述核心技术的“语言权”即采用什么语言来表述。这一发现,又被用来证明把英语移出高考“必考科目”的有力论据。 上述例子,可归纳为两类:一是要学好英语,二是要把英语移出“必考科目”。两类例子两种观点,表面上看似矛盾对立的,其实并非如此。而我发现一个“有趣”的问题,人们往往把它们看作是矛盾和对立的了,因而也就“异化”成为了——“学英语”与“不学英语”之争。 我认为,这样的讨论还是没有真正抓住问题的根本,没有抓住矛盾的“牛鼻子”。所以,有几个问题需要和大家一起讨论、商榷和明确一下,以便形成正确的结论。 第一,英语很重要,学习英语的意义不容置疑。 第二,英语作为一门“外国语言工具”学科,学好它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,单凭努力还不够,还要受环境(地区与城乡差异等)、兴趣,特别是“语言天赋”等影响,因此并非人人能够学好。学习英语成就了很多行业很多人(包括机构或企业),也阻碍甚至摧残了许多人。 第三,过去和到目前仍在继续的把英语定为“必考科目”的考试制度,有其特定的历史局限性,因而对许多人而言也造成了极大的“浪费”和一定的“不公平”,这个也应该看到,而不应去否认。 第四,把“英语”改为“选修”并移出“必考科目”范围,定为“选考科组”,既是对以往存在不足的一种“纠正”,也是一种因人而异、因地制宜、因时而变的策略,更是一种兼顾各方面的“最大化”的公平。 综上所述,“努力学习英语”与把英语定为“选修科目”继而移出“必考科目”两者之间并非是矛盾对立的,而是一种灵活变通的方式。这样就可以实现尊重并发挥学生“各有所爱”“各有所长”的特点,体现“以人为本”的教育原则,又最大限度地体现公平原则! 结论 改革就要与时俱进,教育改革也是如此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,我们是时候要对过去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作出必要的修改、纠正和调整了。教育中把“英语”定为“选修科目”,继而移出高考“必考科目”范围,作为一种“选考科目”,应该是一种更加合理、更加公平、更加“以人为本”的明智的选择。【石家庄高考全托班威文名师教育编辑整理,侵联删】 |
- 2022-11-16燕山大学与波兰罗兹技术大学建立科研和教育合作关系
- 2022-11-16金融“活水”精准流向实体经济
- 2022-11-16王正谱主持召开省长办公会
- 2022-11-16数字之“能”澎湃河北
- 2022-10-20【高考全托】石家庄市党员干部群众集中收听收看党的二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