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考
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
发布时间:2019-11-08 15:31:02 点击:
第五单元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、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气候:热量、光照、降水影响极大;气候条件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 地形:平原——耕作业;山地——林业、畜牧业;山地农作物的垂直分布; 土壤: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;酸性红壤——种茶树 市场: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:园艺业、乳畜业——必须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;接近城市分布 政策:如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建立 2、 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(1) 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, A培育良种、改良耕作制度——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 如我国橡胶和双季稻生产北推;小麦种植高限扩展 B根据经济技术条件,对不适宜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 如玻璃温室(温室效应原理)——改善温度、并可对光照、通风、湿度进行调节 梯田——改造地形;较陡的山坡不适宜修筑梯田;灌溉——改造水分 (2) 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农业区位的选择,更多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A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,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如城市周围成为菜、肉、蛋、奶、园艺业等农副产品基地 B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、冷藏等技术的发展,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(世界大市场的形成——农业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区域专业化生产) 如美国东南部花、菜基地供应东北部工业基地; 我国北方冬季从南方大量调进蔬菜; 荷兰鲜花装点世界许多大城市; 美、加、澳、法等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; 荷兰、丹麦、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乳畜产品供应国 拉美、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3、 农业主要地域类型的特点(从土地利用的方式的角度)
(1) 经济方面:原料、动力(燃料)、劳动力、市场、交通运输、自然条件 (2) 社会方面:政府、政策、个人偏好等 (3) 环境:污染类型和污染程度 主导因素影响工业区位选择:
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,区位因素发展变化如下: (1) 原料来源多、交通改善 ——原料地对工业区位影响渐弱;市场影响渐强 例:鞍钢(原料、动力指向型);宝钢(市场指向型) (2) 一些发达国家,交通运输条件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有所下降 (3) 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(4) 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 例:本地劳动力素质往往成为吸引外资,尤其是吸引大型跨国公司的重要因素之一 (5) 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:如我国西部大开发、改革开放初沿海地区的发展 (6) 国防的需要:如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内地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(7) 个人偏好:如华侨回乡投资 (8) 工业惯性的影响 (9) 环境保护的影响: 原则:大气污染企业应在居民区的下风向;或最小风频上风向;与盛行风垂直的两郊外 水污染企业应在居民区下游 固体废弃物和噪音多的企业远离居民区 气污、水污:化工厂 气污:水泥厂、火电厂、钢铁厂、化工厂 水污:印染厂、造纸厂、电镀厂、化工厂 噪污:交通线、车站、飞机场 6、 工业联系和集聚现象 (1) 工业联系: A生产上联系:投入-产出联系 如:炼铁厂和钢铁厂;皮革厂、钢铁厂和汽车厂 B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:共用廉价劳动力或基础设施 如:天津新技术开发区内的“康师傅”和“三星” C信息联系:计算机联网 (2) 工业集聚 好处:降低生产成本;提高利润;获得规模效益 类型: A专业化生产集聚地域:投入-产出联系 如钢铁厂工业区和石油化工区 B新小批量定制产品的生产:协作工厂集聚并接近市场,及时反馈信息形成新兴工业区 7、 不同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特点 形成类型: (1)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:有投入-产出关系 (2) 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:有投入-产出关系;或由于共同设施而集聚一起 发展特点: (1) 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地域:发育程度低;工业发展潜力小,面积小;如糕点厂、糖果厂等 (2) 以钢铁等生产过程复杂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:发育程度高;工业发展潜力大,面积大 可扩展成为工业城市,其区位由核心工厂区位因素而定 如钢铁工业城市鞍山、攀枝花、马鞍山 石油工业城市大庆、克拉玛依 汽车城十堰
|
推荐阅读
- 2022-12-01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杨立华走进航海分院开展“
- 2022-12-01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定州市基层妇联干部培训班启动
- 2022-12-01河北省确定首批四家合作共建科技平台示范基地
- 2022-12-01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(初试)将于12月24—26日进行,河北省
- 2022-12-01张家口市38463人报名参加明年高考